一字一句读书网>穿越历史>破殇封之秦陵追凶 > 第二十五章 玉琮皇帝
    这东西通体璧绿,明显是用上好的玉石制成,哪有人家会土豪到用一整块玉石来作烟囱。

    孔二愣盯着那绿色的庞然大物看了一阵后,向我问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这东西形制规整,内圆外方,又是以玉石制成,应该是个玉琮,不过……”说到这里我犹豫了一下。

    “不过什么?”孔二愣看我话没说完,继续追问。

    “不过这东西的尺寸有些不太正常。”金毛接过我的话头。

    我点了点头,玉琮是古代一种最要的礼器,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古人类就使用玉琮进行祭祀活动,所以存世和流传下来的数量不算少,玉琮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出土。

    可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玉琮,高度一般都是在几厘米至十几厘米之间,我记得国博里面有一个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高度将近半米,这已经是现今出土的最高的玉琮了,可就算是国博里面的那个玉琮,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虽然我们现在离它还有几百米的距离,但我估计这个东西的高度不会比之前石室里的穹顶低,也就是说至少有三层楼高,我记得余杭曾出土过一个脸盆大小的玉琮,因为体积庞大,花纹精美被称为玉琮王,如果那个是玉琮王,那我们面前这个称它为玉琮里的皇帝都不为过。

    “你们说的那玩意是用来干嘛的。”陈大脸发问。

    金毛听到陈大脸提问,摆出一副教书先生的模样:“既然胖同学诚心请教,那我今天就来讲解一下,古人云璧圆象天,琮方象地,其中的琮就是指的我们面前的这玩意儿。这东西是一种内圆外方,专用于祭祀神祇筒型玉器,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

    说到这金马清了一下嗓子:“《周礼》有云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玉琮自然就……”

    “会不会讲人话!”大脸出言打断金毛。

    金毛作出一副惋惜的表情:“胖同学很没耐心啊,那我只能长话短说了,这东西就是作为礼器或葬器,没有实际用处。”

    我听着两人的对话十分无奈,本来金毛出现以后,孔二愣不知为何话少了很多,我原本以为陈大脸没人斗嘴,会消停一些,没想到他又跟金毛呛上,这个世界总归不得清净。

    我也懒管得他们了,示意先走到玉琮附近再说,可等我来到巨大玉琮的跟前,我才意识到这玩意儿的夸张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之前我还以为这个大玉琮是由一个个小玉琮堆积在一起才会有这么高的,可走到跟前才发现这个玉琮身上根本没有断口的痕迹,也就是意味着这十几米高的东西,是由一整块玉石雕刻而成的。

    地球上真的有能雕刻这种体型玉琮的一块整块玉石原料吗?人真的有能力完成这种东西的雕刻吗?金毛看着我望着玉琮发呆,连忙问我发现了什么,我向他表达了我心中的疑惑。

    金毛沉思了一会,对我说:“玉石原料的话,我记得瓦沟山曾发现过一块玉皇,最大直径超过30m,重6万吨。这地方离蓝田不远,蓝田自古以来就是美玉的产地,千百年找到一块这么大的玉石原料也不是没可能。至于雕刻的话,乾隆皇帝命人雕了个玉山,大小虽然远不如这玉琮,但整个过程只用了十余年,这个玉琮花上几代人的功夫也是能够完成的,只是麻烦点。”

    我知道做这个东西的制造远没有金毛口中那么轻松,乾隆大禹治水图玉山我也听说过,是在一整块和田玉上雕绘出高近2m的《大禹治水图》,虽然其雕刻的复杂程度要比我们面前的玉琮要高,但其制作的过程主要还是能工巧匠在玉石原料表面进行雕琢。

    而打造玉琮则需要对玉石原料进行切割,打磨,雕刻等多种不同的步骤,光是把十多米高的玉石中间贯穿出原形孔洞,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何况是生产力远不如我们发达的古人。

    金毛摸着玉琮的表面转头向我问道:“你认得上面是什么字吗?”

    这上面的字我老早就就看见了,密密麻麻的跟经书一样,金毛经过盘文之后,老是喜欢问我各种关于古文字的问题,可这回他也太高看我了,大型玉琮商之后就不再使用了,这上面雕刻的文字最晚估计也是跟甲骨文一个时代的,我要是能认得甲骨文也不会落魄到在家待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