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句读书网>穿越历史>破殇封之秦陵追凶 > 第四章 须弥洞藏天地骨
    我也顾不上罐子里到底装过什么,和大脸一起就跑到孔二愣所在的里屋。

    这里屋的卧室相比客厅倒是整洁不少,虽说桌椅,衣柜也瘫倒在地,但地上至少没有客厅里那些成堆的垃圾,看起来顺眼得多。

    我们问孔二愣发现了什么,他掏出一本牛皮封面的老式笔记本:“刚从床垫下面找着的。”

    我看到那已被扯得稀巴烂的床垫,心想这孔二愣找得可真够细的,保不齐这卧室的家具本来都是好的,被这二愣子搞成这般模样的。

    大脸倒是不客气,一把将本子从孔二愣手上夺了过来,开始自己翻阅,可他看了还没两页就开始抱怨:“这他奶奶的是火星文吧,写得跟蝌蚪似的。”

    我心里好奇这世上还有人的字能比陈大脸还磕碜,于是便凑上前去看,刚看两眼我就明白了大脸为什么会看不懂了。

    这世上有一些职业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书写工作,他们为提高工作效率就会使用一种特殊化的草书,这种经过处理过后的书写通常普通人看不懂,只有同行之间才能相互辨别。

    例如在医院里医生每天要接待大量病人并开出相应的处方,而病人拿到医生开的处方一般是看不懂的,但把这处方交给护士他们却能够顺利开出处方上的药,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行业内秘密。

    我爷爷因为工作需要手写大量文物资料也养成了一种特殊的书写习惯。在我小时候,爷爷经常需要赶往外地对已被破坏的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往往这种时候他都走得比较急,没时间当面通知我,就会在家里给我留下他草草写下的字条,我当时可没少为这种天书般的东西发愁,可随着看的次数多了,也渐渐摸清了其中的门道。

    我向大脸解释了其中原由,接过本子翻了起来,根据笔记本首页的名字可以得知这本东西原本的主人名叫萧斐。

    看到这个名字我是有些欣喜的,在之前尝试搜寻20年前那支考古队资料的时候,我费劲心思也只得到了他们八个人的名字,这些年来我早把这些名字记得滚瓜烂熟,而这萧斐就在当初被抽调的8人之中,看来我们的大方向是没错的,这间房子真的与那支考古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到这我不由加快了识别笔记内容的速度,笔记开头写了这么一段话:

    隐伏龙从峻岭发,高起星峰低落穴。

    高山即认星峰起,幽谷两旁寻水势。

    平日水枯寻不见,雨水充沛真龙现。

    须弥洞藏天地骨,九龙汇处埋骨地。

    刚看完开头我心里就念叨着完犊子了,第一段话我就看不懂,这须弥洞,天地骨都是些啥玩意儿啊!我硬生生将开头反复辨认了几遍,以确保我没有看错,不然的话为什么这一连串中国话我竟看不懂。

    陈大脸看我卡了一阵没有继续翻下去连忙问我怎么回事,我将这段话原原本本地念给他们听,陈大脸还没等我念完就开始抱怨:“啥狗屁不通的玩意。”

    孔二愣让我不用管太多继续下去,我集中精神开始往后翻阅,这后面的一页记载了个叫惊蛰谷的地方和它的具体地貌特征,不过在这页的最后一行有人批注了个四个字:此地不符。

    我继续往后翻,往后的记载都大同小异,某一个地名与之相应的地形分析,最后都带有一个此地不符的批注,我加快了翻阅的速度,不知不觉这本不厚的笔记本翻到了最后一页,情况终于出现转机,发黄的纸张上不再是一堆文字和此地不符的标注,而是在一幅手画的简易地图上标注出一个位置——秦岭爪子沟虎口洞。

    我将从这本笔记上所得到的信息转述给他们两人,这对胖瘦头陀听后都挺兴奋,本来毫无头绪的事情又出现了新的线索。孔二愣开始继续着他的拆房行动,试图找到更多的蛛丝马迹,陈大脸则是把笔记本上的草图描了下来和报刊亭买的那份地图进行比照。

    我也被这干劲十足的哥俩所鼓舞,准备和二愣子一起再将这房子翻个底朝天,可当我刚合上笔记本的时候注意到这个本子有些问题,笔记本的外壳和内页未免太不合套了,我仔细检查了一下书脊,果然有残留的胶水印记,这个笔记本被人为撕下了三分之一厚度的纸张。

    在我还在纠结这笔记本的时候,在研究地图的大脸突然叫了一声:“这地方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