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句读书网>修真仙侠>三国之玺传天下 > 第十六章赈灾之策
    <b></b>“善后安抚,以粮为要。手中有粮,方能做到万事不慌。”刘宇胸有成竹地道。那日王允在堂前问他,回去之后刘宇便细细想过,准备着王允再次相问时能详细解答,不料用到了孔融这里。

    孔融梳理了一下胡须,眉头紧锁道“我已经命人统计过城中粮食,仅有两万石出头,至多能支撑半个月。豫州遭黄巾祸乱甚重,官府的粮仓多被抢掠一空,除了等朝庭赈济实在拿不出粮来。”

    涡阳城李业一下子送给官兵二千石粮食和许多牛羊家禽,给刘宇留下深刻的印象,袁家四世三公,家族百年兴旺,汝阳城外良田数千顷,家中的存粮肯定不少。刘宇提议道“可向富户借粮,孔大人难道忘了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汝阳人。”

    孔融摇头道“你有所不知,王大人率兵进驻汝阳城,袁家便送来五万石军食,再要开口恐怕有些强人所难。”

    刘宇脸一红,有些想当然了,不过袁家家大业大,挤一挤总能有所收获。刘宇笑道“小子久慕袁家卧雪堂美名,有缘来到汝阳城,还望大人能带小子前去拜访。”

    孔融拈须,若有所思地笑道“袁安卧雪,誉满天下,孔某也仰慕先贤久矣,明日一同前往袁家拜望。”

    两人相视而笑,尽在不言之中。

    刘宇继续道“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次阳公(袁隗)是朝庭司徒,周阳公(袁逢)为执金吾(1),皆是德高望重之人,若能得他们登高一呼,豫州志士定能景从,困境当可迎刃而解。”

    “王大人已经写信给司徒大人了,就怕远水难解近渴,朝庭的救济不知能否赶得上。”孔融叹了口气,天子无道,宦官当权,与外戚争斗,朝堂办事效率极低,朝庭的救助不知何时才能到来。

    刘宇想起杜康酒来,笑道“汝阳杜康酒行销天下,制酒需用粮,大人不妨派人前去乡中问问,或许能借出点粮来。”

    孔融眉头略展,道“如此算来应该能多出两三万石粮食,煮成稀粥勉强能维持月许,可暂解燃眉之急,但愿那时朝庭的赈济粮能到达。刘宇,你且坐下说话。”

    刘宇谢过,稳稳坐下。

    孔融道“今日上午王大人将沿途收揽的降兵二千多人送来,汝阳收留的降兵多达一万六千人了。照这样下去攻破西华城、平定彭脱后,至少会有二十万降兵,这点粮食怕是杯水车薪,唉,到哪里去筹粮啊?”

    “大人被一叶所障,汝阳与陈国相邻,黄巾祸起时陈王征召将士守卫边境,黄巾贼军不能侵入,国内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大人何不向陈王借粮。”刘宇笑道。

    一句话点醒孔融,孔融击掌笑道“陈王豪爽大方,国相骆俊仁义慷慨,下令打开公仓接济逃难的饥民,听闻陈国今年粮食丰产,借个二十万石粮应该不难。”

    刘宇拱手道“除粮之外,战后防疫,不可疏突,一旦尸体引发瘟疫,局势便难以控制。”

    前几年大江南北疫病横行,死了很多人,朝廷派了中谒者巡视送药治疫,太平道因疫病传播加快,可以说疫病加快了黄巾之乱的到来,若是豫州战后再发生疫病,便是雪上加霜越难善后了。

    孔融脸色有些发白,摆手不迭道“我已命人收敛尸体,集中烧埋。只是尸体数以千具,散乱四处,一时收敛不齐,好在现在是冬季,尸体腐烂得慢些。”

    “大人,烧埋之地一定记得要远离水源,不洁之物易随水而走,祸害极大,若是有石灰,不妨在余骸上撒上一些,《本经》说石灰能杀痔虫、蚀恶肉。”刘宇正色地道。

    孔融冲旁侧侍立的小吏吩咐道“尔等记下了,速去照办,切不可贪懒,若出了瘟疫拿你们是问。”

    有人应是,出堂前去安排。孔融端起温汤饮了一口,道“黄巾投降者有一万多人,王大人只给我留下一千四百官兵,这些人要防守汝阳城,还要防着这些投降的黄巾再次作乱,我现在是捉襟见肘,人手不足啊。刘宇,你有没有办法管住这些降兵,不让他们再次为祸。”

    “大人你是如何做的?”刘宇问道。